1594953975174574.png

1594954828659947.png

1594955363434700.png

樓市資訊

粵港澳大灣區街鎮排名曝光!深圳香港包攬前4,第1名是深圳這條街!香港太亮眼...

2021-06-28 09:00:40


630個大灣區街鎮綜合實力大比拼

廣州、深圳、香港亮眼,粵海街道第一


6月23日,中規院深圳分院詳細發佈了《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指數》。


相比於京津冀和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人口與經濟等要素高度集聚在約為1萬平方公里的建成區,人口密度接近東京灣區,是全球人口密度至高的地區之一,且空間高度連綿,跨界地區功能高度融合,已超過東京灣成為亞洲至大城市連綿體。

《報告》借鑒大倫敦、東京都等城市群或都市圈精細化空間治理經驗,通過多個尺度的比較,確定以630個街鎮(包括街道、鎮、鄉、香港行政分區和澳門堂區)作為指標評估的基本單元,每個街鎮平均面積為88平方公里。

根據街鎮各項指標綜合排名,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壟斷了前20名,並在不同的專項維度發揮頭部引領作用。


大灣區街鎮各項指標綜合排名分級情況


1.jpeg

△來源:中規院深圳分院


創新活力:廣深港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廣州、深圳、香港在創新活力街鎮排名前20中佔有17位,成三足鼎立之勢,但創新引領型街鎮仍以單兵突進為主,創新走廊與創新集群仍待發育。

深圳市南山區的粵海街道位列第一!該街道號稱“中國矽谷”,走出了華為、騰訊、中興、大疆、恒大、華潤、邁瑞等一大批著名企業。

《報告》指出,大灣區香港、廣州、深圳三大中心城市不存在明顯的單中心主導或多中心內部的等級結構,而是經濟體量相當,經濟腹地疊加,呈現明顯的城市群與都市圈的混沌狀態。


△大灣區創新活力街鎮排名前20(來源:中規院深圳分院)


產業發展:製造業大量被擠出城市核心區


除少部分中心區街鎮以外,大部分製造業在中心區外圍街道佈局,製造業的空間分佈正在打破傳統的集群式佈局與兩岸分工模式,通過向周邊外溢正在形成廣域供應鏈這一全新的產業組織方式,其中電子資訊產業與裝備製造產業分別向西岸、東岸的拓展至為明顯。

《報告》還專門提及了深圳都市圈,除東莞與惠州外,深圳對珠江口西岸中山、珠海等城市的影響在加強,為破解用地與功能的破碎化困境,未來將重點通過空間、交通、產業、民生和機制等一體化,共建世界一流環灣都市圈。


3.jpeg

△大灣區開放包容街鎮排名前20(來源:中規院深圳分院)


開放包容:港澳壟斷前20名


港澳依託與國際接軌的制度優勢壟斷了開放包容街道排名的前20。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一帶一路”正在接力歐美等地區,為港澳繼續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提供重要支撐。


《報告》指出,根據中規院深圳分院的系列專案實踐可以看出,港珠澳大橋促進了香港、澳門這一高度的國際化區域的形成,港澳通過與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深港河套等重大平臺的合作,其國際化功能正在向灣區拓展,通過支撐“一帶一路”建設,將進一步強化大灣區雙迴圈鏈接的樞紐功能。

4.jpeg

△大灣區開放包容街鎮排名前20(來源:中規院深圳分院)


人文服務:香港獨佔前10名街鎮中的6席


香港以世界一流的教育、醫療、文化成為灣區人文高地,有6個街鎮進入前10名;澳門雖然面積很小,卻因人文服務的多樣性有4個街道進入前20名。


相比之下,廣州雖有公共服務資源優勢,但缺少國際化設施與服務,只有西村街道、石牌街道進入前10名;而深圳因人文服務存在明顯短板,成為大灣區的人文窪地,沒有街道進入前10名,前20名中只有深圳園嶺街道。

5.jpeg

△大灣區人文服務街鎮排名前20(來源:中規院深圳分院)


大灣區正形成多中心發展格局

廣州、深圳、香港成為三大引擎


近日,《重構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圈層與空間佈局》白皮書發佈。

白皮書以產業為切入點,採用圈層及軸帶發展等規劃理論,從城市空間形態入手,通過產業組團、產業帶及產業節點等維度對大灣區未來產業佈局進行全面剖析。


該報告通過研究發現,粵港澳大灣區正構建以極點帶動、軸帶支撐的空間形態佈局。


極點帶動即香港、廣州、深圳強強聯合,發揮推動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作用,通過深化合作提升整體實力和全球影響力。

6.png


軸帶支撐則是依託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城際鐵路等為主體的快速交通網絡,增強區域經濟發展軸帶上各城市間的聯動性,形成主要城市間高效連接的網路化空間格局。具體而言,這條軸帶有效串連極點間的重要節點城市,並促成東西兩環的形成,即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和珠西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其科技與製造特點也順應各城市的產業優勢,有利於打造梯度發展、優勢互補的產業協作體系。


7.png


粵港澳大灣區之所以能形成軸帶式發展的空間形態,一方面是受地理因素影響,即珠江三角洲將11座城市分隔在東西兩岸。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該區域已發展出多個核心城市,具備建成軸帶的基礎條件。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香港、廣州、深圳集聚了較多的創新要素,因此能很好地扮演軸帶關鍵節點的重要角色。此外,因生產要素差異而形成的產業分工在基礎設施逐漸完善的背景下有效連接各城市,這進一步促進了軸帶的形成。



從城市層面來看:


香港、澳門的服務業優勢突出,三產占比均在90%以上;

廣州、深圳呈現典型的“三二一”格局,第三產業占比至大,其中廣州通過新興技術與傳統優勢產業融合,在金融、批發零售、商務服務等行業保持穩定增長;

深圳四大支柱產業始終扮演驅動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角色,其中金融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更是成為眾產業中含金量至高的兩張名片。

東莞與佛山作為傳統製造業中心,近年來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指引下逐漸發力,產業逐步轉向先進製造業,尤其是東莞創新步伐明顯加快。

珠海、惠州、中山、江門、肇慶目前仍以傳統製造業為主,轉型升級的需求較強。

标签

關注我們

1594982518572391.png

更多精彩請關注我們

香港電話:+852 95116568  /  +852 68540010      澳門電話:+853 65421421      固定電話:0760 87883738

內地電話:+86 13322618018 / +86 13726227604        地址: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富力優派廣場F棟1601鉑誠地產

Copyright © 珠海市铂诚地产代理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