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波新冠肺炎疫情2月漸嚴峻,加上嚴緊防疫措施,零售銷售大受影響。港政府統計處3月31日公布,2月的零售業銷貨額價值臨時估計為252億港元,較去年同月下跌14.6%,終止1年的升勢,表現亦是18個月以來最差。今年首2個月合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按年下跌4.9%。
港府指,下跌因疫情急劇惡化,令人流驟減及消費氣氛轉弱所致,期望4月派發的消費券能夠支持零售業。香港零售管理協會則認為跌幅於預期之內,料4月會稍微改善,但市民購買日用品外商品仍手緊,消費券帶動下亦只能回複中挺生意的水平。
港府統計處指,零售業於每年首2月的銷貨額一般會受農曆新年時間的影響而較為波動,因此今年首2個月合計的銷貨價值與去年同期比較,跌幅率至大為汽車及汽車零件,下跌23.1%;其次為下跌21.5%的鞋類、有關制品及其他衣物配件,眼鏡店、服裝、書報、文具及禮品、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下跌比率約13.1%至15.6%不等。
但個別貨品的銷貨價格卻不跌反升,今年首2個月的超級市場貨品的銷貨價值按年上升8.2%,藥物及化妝品則上升5.0%,燃料亦上升0.6%。疫情市民被困在家,網上銷售大幅改善,上月的網上銷售佔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升50.0%,今年首2個月合計的零售業網上銷售價值的臨時估計亦上升39.1%。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則表示,跌幅於預期之內,但強調去年同期亦受疫情打擊,低基數下仍有14.6%的跌幅已很嚴重,若對比2019年未有疫情時期,跌幅達到38%,即使有農曆新年旺季效應亦未能扭轉頹勢,僅得有售賣日用品及防疫用品的超市或商店仍有增長。
謝邱安儀指出,3月協會調查共有3,800店舖的會員中,多數會員反映人流“非常非常之差”,店舖大多早於傍晚7時關門。人流於3月後旬漸有改善,但顧客普遍較“手緊”,不願意消費日用品外的商品。
但協會會員預期,人流多並不代表生意大有改善,電器、化妝品銷售及百貨業的會員對銷售表現充滿分歧,部分認為4月將有單位數的業務增長,至於電訊、眼鏡銷售仍預期生意會下跌10%至20,珠寶首飾、鐘錶等貴重商品的零售商則料仍會生意有至少40%的跌幅。即使政府派發消費券,會員反映生意仍會疲弱,生意只能回到中挺水平。
政府發言人表示,近期疫情有緩和跡象,但發言人指零售業短期內仍續面對顯著壓力。政府已推紓困措施以保住經濟元氣,為日後迅速複甦鋪路,相信在4月發放的新一輪電子消費券亦應會對零售業提供一定支持。